世界视点!大学4年赚100多万,怎么看待这个“小目标”

日期:2023-03-12 00:00:47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最近,本科就读于四川大学的王先生,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大学4年赚到100多万的经历,还晒出房产证、获奖证书等证明资料,引发网友热议。前几天,他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大学四年赚100万”其实是和团队一起挣的,收入由三部分组成:卖零食、农特产品、二手书;做一些兼职副业;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的奖金。


【资料图】

4年时间赚100多万元,放在一线大城市,也算是中等偏上的收入了。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这笔钱当然称得上“巨款”。不过,大学生创业、兼职早就不是新鲜事,相比极少数在校期间成功创业早早进入富豪行列的年轻人来说,100万元似乎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因此,在羡慕之外,很多网友参与讨论的动机是:上大学时该不该努力实现类似的“小目标”,我们又该怎么看待大学生为挣钱而付出的时间、精力、机会成本?

当今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追求的人生方向千差万别,上述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刊发在《新京报》的一篇评论就认为不宜把王先生追捧为“榜样”,文章认为,“该怎么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是因人而异的。适合这名大学生的挣钱之道,并不一定适合其他同学”。作者也不乏清醒地指出,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并不高。

从创业的角度来说,赚到钱与创业成功是两码事。大学生时间灵活自由,社会对学生也有更多包容心。比如学校周边的批发市场商户允许王先生压货,学校也为他提供不要房租和水电费用的场地。某个创业模式是否走得通,还需要接受时间的检验。相比社会人士创业,大学生创业的“试错成本”也更低。

在澎湃新闻客户端,一个年轻人回忆自己大学期间的“赚钱故事”说:“从大二开始,我就跟着师兄师姐们走出校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校外比赛。在江西吉安,我拍过云雾缭绕的峰峦,见过凌晨4点半的井冈山;在四川成都,我领略过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风景;在杭州街头,我发过成百上千份调查问卷,还曾给消防队写过脚本拍过片;在辽宁大连,我为马戏团表演做过宣传、送过票,也在大排档打过工。”这些能带来经济收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多大学生都有体验,不难发现,“学生”是此类活动绕不开的身份标签。

因此,不乏有人担心:创业失败率那么高,大学生在校期间既然赚不到大钱,何苦劳心劳力?会不会影响学习?

要认清的是,一个真实的人,往往有多个面向,“会挣钱”可能只是其中之一。据报道,王先生虽然在大学4年赚到了100万元,但他并没有就此走上创业道路。如今他的身份已经是一名博士生,准备在乡村振兴领域深耕下去。现在的他对从事学术研究和乡村建设的兴趣,可能已经超过了单纯的赚钱。

这其实也是不少人亲历的现实,一个大学期间热衷赚钱、社会实践经历丰富的年轻人,其未来人生并不会被这些经历“框住”。人们更没有必要因此产生刻板印象。我在上大学期间,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师长也曾向我们分享过自己的创业故事,后来,他非但坚定地选择了学术道路,也成了所在学科的权威。大学期间是个“商人”,毕业以后也有可能成为学者。

对于大学来说,只要学生的经济来源合理合法,就该持有包容态度。如果是真正有价值的创业点子,也该按照相关政策予以支持鼓励。对于创业会不会影响学习的质疑,答案很简单——学生的基本职责是学习,学校和教师要坚持统一考核标准,一视同仁地要求学生,既不因为学生从事创业而放松对其学业成绩的考察,也不因为他“精力不集中在学习上”而故意为难、使绊子。

“我们阅读他人的故事,不是为了复制他人某段人生的结果,而是为了得到对自身有助益的启发和领悟。”极目新闻的评论,希望人们理性认识这个大学生赚100万的故事。每个人有不同的活法,100万在一个人的生命中,说到底只是一个插曲,只有不被眼前利益迷惑和限制,人生才有更加丰富的可能。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品牌展会
全国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