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播报:燃油车卷疯了,为何新能源车不为所动?燃油车卷疯了,为何新能源车不为所动?

日期:2023-03-30 17:22:24 来源:91che

年初,特斯拉开启历史最低价模式,引发中国车企集体开卷,甚至连“涨价先锋”比亚迪也扛不住压力选择降价。通过采取 “降价增配 ”策略,比亚迪汉 EV 冠军版和唐 DM-i 冠军版起售价仅20.98万元,上市当日订单便达8196台。

这场战火在3月份烧到了燃油车领域,但与断崖式促销的燃油车不同,置身事内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步子迈得更加谨慎,他们多通过保价策略回应此番降价潮。例如,理想、零跑、哪吒等品牌都推出“90天保价”政策,以理想汽车为例,通过官方渠道定购理想L系列车型,自定购日(含)起90天内,如果所购车型的官方售价发生降价情形,理想方面承诺将主动返还差价。


(资料图)

吉利方面甚至坦言:“我们不打价格战,而是主要要打价值战、要打售后服务战、要打质量战、要打技术战、要打企业的道德战。”

新能源车企之所以会更体面地应对市场冲击,与它们自身仍处于爬坡阶段的发展现状有关,“反价格内卷”成为它们的心声。

新能源车企没有降价的勇气?

新能源车企并非没有降价,最近几年价格一直处于下降状态,10万元以下的产品早已改变以往对其贵价的刻板印象,只不过它们不会采取“跳楼价”的激进方式。

首先,它们降价虽然有市场推动,但更多是电池原材料成本下降带来的效应。上海钢联数据显示,3月24日,工业级碳酸锂价格跌5000元/吨,均价为23.5万元/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跌2500元/吨,均价为27.75万元/吨。然而,去年年初碳酸锂价格从28万元/吨一路上涨至3月底的52.35万元/吨,如今短短三个月碳酸锂价格已出现腰斩,跌幅超50%。

一向被市场称为“白色石油”的电池级碳酸锂是动力电池主要原料之一,而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动力电池几乎占成本一半以上,电池原材料价格下降自然会给予新能源车企一定的调价空间。

不过,这种空间是有限的,因为对于大多数新能源车企来说,它们仍处于亏损期,在新产品上市周期不太可能冒险通过降价的方式来获得短期收益。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益于规模和产业链的综合成本控制,仅有特斯拉与比亚迪实现了盈利,2022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净利润93亿元,同比大增281%,而造车新势力却陷入越卖越亏的尴尬境地。

2022年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零跑营收分别为492.7亿元、268.6亿元、452.9亿元和123.8亿元,四家营收均呈增长态势;但均尚未盈利,分别亏损达144.4亿元、91.4亿元、20.3亿元和51.1亿元,同比亏损分别扩大259.4%、88.1%、531.4%、79.5%。

这种情况下,除了已经盈利的头部品牌,其他新能源车企更需要通过降本增效的方式改善经营难题。内部改革是他们的关键选择,这四家造车新势力都从不同程度上优化了组织结构以提升效率。正如零跑所说,“零跑是以成本定价,而不是以品牌定价”,这意味着相比于盲目加入价格战,它们更注重用技术提升来降低成本。

同时,作为还处于成长期的新能源车企来说,它们产品的销量还在爬坡阶段,断然降价会影响新产品后续的保鲜能力,甚至引发消费者因降价问题而集体维权的情况,这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无异于作茧自缚。

因此,与财大气粗的传统车企相比,新能源车企的确没有降价的勇气和决心,这似乎形成一种默契,使它们之间颇有抱团取暖之意。

“反价格内卷”以求生

实际上,从去年底持续了13年之久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便可以预测到新能源汽车不会贸然进行降价,少了国家的“羊毛”可薅,它们必须自力更生,找到自己的技术路线。

2010年,我国开始实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补贴,补贴达到顶峰时,购买一辆工况续航里程超过250公里的纯电动车最高可获得11万元购车补贴。尽管截至去年12月份,这一数字已减至十分之一,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依旧充满诱惑。

这一补贴不复存在后,本就盈利困难的新能源车企承压更大,他们可能会提价平衡消费者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即便是应对市场变动的短期降价行为也不会持续,因为从数据来看,降价的营销刺激并没有那么明显。

乘联会数据显示,1月补贴退坡使新能源车企调整了售价,尽管在销量端未能充分体现,但市场格局正在重塑。实际上,车企降价官宣首日关注度最高,其后依次呈现递减趋势,部分消费者会对此持观望态度而不会立马下单,只有影响力大的品牌降价的刺激效果才会明显。

数据显示,1月份,在已经公布降价的特斯拉、问界和小鹏三个品牌中,最先降价的特斯拉Model 3、Model Y车系页访问数据均出现大幅增长。从用户整体访问数据来看, Model Y单日访问超过百万人次,Model 3单日超过130万人次,小鹏P7、问界M5紧随其后。不过,小鹏、问界、零跑、哪吒等造车新势力1月份销量同比和环比均大幅下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3月1日-12日我国乘用车市场零售41.4万辆,同比去年下降17%,较上月同期下降11%。流通协会认为,补贴实施后,汽车销量不增反降,如果任其发展,将对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极大损害。

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如何提高品牌影响力以在竞争中活下来才是当务之急,无论是原材料价格下降还是“国补”退出,都给了它们更大调整空间来改善经营业绩。

从研发投入来看,2022年,蔚来、小鹏、理想、零跑研发费用分别为108.4亿元、52.1亿元、67.8亿元、1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6%、26.8%、106.3%、90.6%,它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来实现转型换代。事实也证明,把资金放在研发上的它们要比投资建厂的威马活得更好些。

不过,过高的研发投入为它们带来了业绩压力,在新能源大势所趋的当下,它们需要让市场看到自己。乘联会数据显示,因为春节假期较早和政策切换带来的透支因素,前两个月全国乘用车零售累计销量达267.9万辆,同比减少19.8%。但2月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基本保持增长趋势,燃油车销量持续下降。

因此,它们不必过于担忧新能源车卖不出去,而需要考虑如何在扭转亏损时,通过技术提升品牌影响力卖出自己的车,这不是粗暴降价就可以实现的。

消费者还需要持币观望吗?

正如前文所述,2月份自主新势力销量前三名的理想、哪吒和蔚来,在面对激烈价格战时分别推出了90天保价协议和表明不参与价格战的态度,对于短期内有购买需求的消费者来说,可以利用保价政策购买心仪车型。

因为从各家新能源车企推出的保价时间推算,4月底新能源汽车市场很大可能会开始回归正常发展节奏,不会出现如燃油车般断崖式下跌的可能。

同时,目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是此消彼长的状态,新能源汽车总体上看产能不存在过剩的情况。这意味着在高速增长阶段,如果产能准备不充足,新能源汽车反倒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到时候价格不仅不会大降,反倒会有所提价。

此前,在2022年底国补正式退坡之前,比亚迪率先涨价,针对王朝系列、海洋网及腾势品牌相关车型的指导价,进行2000元-6000元不等的涨价幅度。尽管后来因为降价潮凸起,比亚迪也不得不调整策略,但在市场平稳后,这些车企仍可能调整回原有策略。

因此,持币观望的消费者在这场热潮退散之前,的确有机会以更多优惠买到配置更高的车型。但对于短期不存在换车刚需的消费者来说,倒也不必急于一时。

新能源汽车目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升级带来价格下降是未来方向,但这个过程是以年计算的长期过程。这就好比手机的迭代升级,智能机刚出来时是贵价的稀缺品,当人人都用到走向平民化时,价格自然有所跌落,只不过在配置层面存在价格差异。

因此,消费者如果短期内购车或换车需求不强烈,且对汽车智能配置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也可以持币观望下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届时可能会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技术水平更高的车型。

总体而言,降价毕竟无法成为长久之策,消费者要根据自己对车型的具体需求来决定是否值得持币观望,但要避免对新能源车企的降价幅度抱有太多期望,因为发展之际它们仍需要勇气和底气。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原文标题:燃油车卷疯了,为何新能源车不为所动?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品牌展会
全国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