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5-15 18:07:45 来源:解放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创作力量生生不息
上海重启青年作家创作会议
■本报记者 施晨露
前不久,上海90后作家栗鹿以《空蛹》获得2022年度人民文学奖新人奖。前一年,同样是90后的三三凭借《晚春》获得这一奖项,《晚春》还同时摘得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令三三成为郁达夫奖的首个90后获奖者。
无论是栗鹿还是三三,都是上海青年作家群体迅速成长的缩影。日前,2023上海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都市写作”主题展开。
“上海有青年作家创作的传统,曹禺的《雷雨》是在上海进行商业演出后才成为戏剧经典。”专程来沪的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晓东说,上海青年作家梯队完整,70后、80后、90后乃至00后作家渐次登场,同时,兼有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类型文学、影视改编跨界等多重特征,创作和评论、翻译、出版齐飞。
“上海作协举办过多期青年文学创作讲习班和青年作家创作会,一大批青年作家在讲习班和青创会的加持下成长为上海文学的主力军和中国文学的中坚力量。”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说,重新举办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不仅是对传统的恢复,更是在关键时点的一次重要的文学活动,“无论是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与当下都市文学写作,还是流动的城市与变迁的家园等,契合当下中国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也是青年作家需要直接面对的命题。”
“要写出完整的中国,我一直记得路遥说过‘蹲点式的体验不够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说,最近刚追完青年作家班宇担任文学策划的《漫长的季节》,“深深地感到中国文学的不平衡,写都市往往在新与旧、冷和热之间纠葛。作家必须面对复杂性,《漫长的季节》改得很好,但总觉得压抑,人被困在小城桦林出不去。”李晓东提到另一部热剧《人生之路》,“如果说城市过去被认为是‘堕落’的区域,《人生之路》的改编已经赋予全新意义。都市与乡村两个场域的书写如何处理,特别是今天上海的市井生活如何书写,是特别值得探索的。”
(来源:解放日报)
标签:
上一篇:应用手术导航系统,青岛眼科医院持续推进白内障手术精准化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