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神器”护航航天员出征太空!揭秘

日期:2023-05-30 11:58:44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资料图)

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载人航天发射任务中,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重中之重。从火箭发射到飞船入轨,再到执行出舱任务,火箭逃逸塔、舱载医监设备、舱外航天服等一系列“神器”,都为航天员的安全增添了重重保障。

在“航天员专车”长二F火箭飞入太空的过程中,被誉为航天员“生命之塔”的火箭逃逸救生系统时刻待命。该系统的全部动力装置均由航天科技集团四院承研,为保证瞬间产生巨大推力,逃逸系统全部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

形似“避雷针”的装置——火箭逃逸塔承担的是飞行“前半程”的救生任务。在火箭起飞前30分钟到起飞后120秒内,飞行高度39公里以下时,如果发生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大故障,逃逸塔便会像“拔萝卜”一样,将航天员乘坐的轨道舱、返回舱从火箭整流罩中拖拽到安全区域。

起飞120秒后,逃逸塔与箭体自行分离,护航任务则由安装在飞船整流罩上的4台高空逃逸发动机“接力”。当飞行200秒左右,高空逃逸发动机与整流罩一起与箭船分离,护航使命便告一段落。

为了让航天员迅速脱离险境,逃逸系统发动机必须要在2秒内将逃逸塔带到安全区域,这对推进剂的要求极高——必须同时具备高安全性、高燃烧速度、高可靠性。推进剂每一次装药的原材料批次不尽相同,技术人员就必须根据原材料检测指标重新计算,确定装药的工艺参数,确保“生命之塔”稳定可靠。

而当航天员进入太空,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飞船每90分钟就绕地球一周,这相当于突然把人体生物钟拨快16倍。同时,在微重力影响下,人体的方位感荡然无存,比晕车还难受百倍。面对复杂、恶劣的太空环境,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71所研制的舱载医监设备便担负起航天员“临床护士”的角色。

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的心电、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等数字生理信息数据,都由这位“临床护士”来监控,并通过遥测和通讯装置将检测到的信息传回地面,供地面医务工作者观察、分析,指导航天员应对突发健康状况。

现在,航天员的“太空行走”任务越发密集,舱外航天服的密封材料也屡次经受考验。“航天员出舱活动要进行实验验证和安装设备,航天服的各部件之间关节的灵活性就十分重要。”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2所特种橡胶材料与工艺课题组负责人王凡表示,一件舱外航天服包含几十种形态各异的密封件,它们必须耐受空间环境,既确保密封严丝合缝,又能让航天服关节灵活自如。他和组员们攻破了一系列难题,制成了厚度只有0.4毫米的气密层产品,实现我国舱外服主气密层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六号”,42所已经为飞船总体单位提供数万件密封产品。其中,最大的一件密封件产品直径接近3米、周长9米,误差不能超过0.01毫米。“能周‘密’呵护航天员太空生活,是我们的荣耀。”王凡笑道。

标签:

品牌展会
全国巡演